
這陣子突然想起以前職場上遇到的兩個人,雖然是在不同時期認識,但他們似乎有著類似的歷程。
大致的狀況是,他們都是很認真負責的人,在原本的職位表現得都很好。一陣子下來,被拔擢為主管後,突然就風雲變色了。
升職以後,怎麼突然變了樣?
A 的狀況一開始還不錯,看起來意氣風發,也開始快速運轉起來。沒多久他參與了第一次的多方會議,那是一個需要大量協調與談判的場合。結果會後情緒壓力大爆發,在感覺極度委屈與「在場的其他人都沒有要處理問題,只好我來揹鍋」的狀況下,就提了離職。
B 的狀況則是要應付老闆的需求,還有手上必須進行的細緻工作。你會突然發現這個人怎麼變成無頭蒼蠅,每天亂糟糟地從一個會議轉到下一個會議,卻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有著穩定而高品質的產出。大家只覺得他怎麼好像每一件事都辦不成,過了一陣子後,他也離開了。
好學生體質,不等於主管能力
他們的相似之處是,都具有「好學生體質」——在當好學生的時候,他們是明星學生,不斷被肯定與稱讚。但升上主管之後,就像是從天堂掉下來。昨天做什麼都對,今天突然一切都是問題。因為「被肯定」而當上主管的心情,很快就天天被打臉,接著開始懷疑自己怎麼變得這麼糟。但不服輸啊,還是會想辦法撐起來,可是怎麼就沒辦法像以前那樣順風順水了呢?
我覺得在職場裡,實在太少有空間教導「如何當主管」。最基層的員工也許會想的是「我以後才不要變成那樣的主管」,但很少有人會去想:「我可以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主管?」我們也太習慣推崇「這個人天生就有領導能力」,而忽略了管理其實是可以學習的,是有技巧的。
以我自己過去幾次被升職的經驗,有時候老闆只是很高興這件事終於交給我了,他就不用管了。但其實這種心態如果我沒辦法達到他的期待,他只會繼續介入,然後感覺失望(A 和 B 的例子都比較接近這一種)。而他們很少意識到:我現在把這個員工升職,是在給他肯定,還是其實是害了他?
(好吧,我承認,大多數老闆應該都不會想到這件事,比較多的念頭只會是:「我是不是看錯人了?」)
肯定的背後,是不是少了準備?
而且 A 和 B 的例子,還只是「承擔的責任變多」,他們沒有屬下,或頂多只有一個屬下。也就是說,已經省略了很多主管常見的「人帶人」壓力了。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,也缺乏養成的計畫,只是讓人才在崗位上陣亡。
A 將那段經歷詮釋成自己是受害者,覺得自己遇到了沒有承擔能力的主管。很長一段時間都走不太出來。我會覺得,如果一段工作的回憶只剩下這些負面詮釋,那麼學到的就只是「之後我絕對不要怎樣怎樣」,好像有點可惜。
而 B 換了工作,不需要再當主管,繼續在他擅長的專業領域深耕。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能力圈,更好的是他開始清楚知道「自己最擅長的地方」是什麼,不再被突如其來的肯定與關注沖昏頭,去承擔那些其實不適合他的角色。
我們聊天時,他講起現在的工作樣貌,還有之前做過的某個特別案子的細節,我聽得津津有味,真的很替他開心。
後來想想,A 與 B 的故事,是職場中真的比較少被提的面向——當升職變成一種沒有配套的「肯定」,又沒有其他的支持與轉換空間時,反而會讓人快速耗盡。
所以與其說我們該努力當上主管,也許更該問的是:那樣的肯定,會不會其實更容易讓人迷失?
探索更多來自 隙音筆記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